治疗案例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24 10:29:46阅读:发布:admin

摘要:本文是一例由考试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中学生,由于高考的压力而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紧张、敏感等情绪,继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食欲下降、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咨询师综合考虑求助者的主诉、言行以及心理测验的结果,将求助者的问题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通过实施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师帮助求助者消除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使得求助者焦虑情绪有所好转,饮食睡眠情况得到改善,基本实现了咨询的近期目标和具体目标,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刘某,女,17岁,汉族,高二年级学生。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和精神病史。父亲44岁,货车司机;母亲43岁,工人。家族无精神病史和自杀史。

2.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足月顺产。小学、初中、高中至今成绩一直比较优秀。父亲经常不在家,从小由母亲带大。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3.精神状态

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低落,少笑,紧锁眉头,感到有些焦虑。言行一致,有自知力,自知力完整。人格状态稳定。

4.身体状态

食欲下降、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有些坐立不安。在我院体检未发现异常。

5.社会功能

生活基本正常,但是近2周来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6.心理测验结果

经过求助者同意,为她作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15的五级评分):躯体化1.42;强迫症状1.90;人际关系敏感2.44;抑郁1.85;焦虑2.30;敌对1.36;恐怖1.29;偏执1.17;精神病性1.00,总分为155分,其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两项因子分高于常模。提示求助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二、主述与个人陈述:

1.主述

我近2周来总感觉焦虑、心情烦躁,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和同学关系紧张,不想吃饭,晚上入睡困难,睡眠很浅,容易被吵醒。

2.个人陈述

高考第一轮复习已经一段时间了,开始感觉还好。近2周来,我上课时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一会儿老师讲的内容,就开始走神。我努力告诫自己不能这样,自己虽然成绩不错,但是复习是大家都在升华的时候。如果上课走神,万一跟不上老师讲课怎么办,而且现在正处在查漏补缺的阶段,老师讲课很快,如果走神的时候刚好讲了我不会的地方怎么办,一轮复习跟不上,二轮三轮就会更成问题,复习不好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那就全完了。一想到这我就非常紧张,焦虑不安,拼命告诉自己要抓紧时间复习,要提高学习效率。可是越这样,就越焦虑不安,难以集中精力复习,学习效率大大下降。

我从小是跟妈妈生活在一起的,爸爸是货运司机,经常在外地跑车,不经常回家,回家经常给我带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但是不怎么跟我交流。母亲一直觉得自己没有文化生活的很辛苦,希望我将来可以脱离她这样的生活,更把全部的精力和希望都寄托到我身上。父亲对我很好,但我觉得母亲的付出更多一些。我的梦想是考上重点大学,不辜负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希望。我现在不能集中精力复习,想尽快摆脱这种状况,专心复习。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

1.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中等身材,身着校服,干净整洁,面容清秀,眉头微锁。感知能力正常,思维清晰、谈吐流畅,情绪略显低落。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2.求助者母亲反映

该求助者勤奋好学、自控能力较强,在各个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有些完美主义,性格内向,很少与同学交流。最近她经常打电话回家说自己不开心,烦躁不安,吃不下饭,晚上熄灯以后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资料来源于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和观察法。)

1)求助者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不能集中精力进行高考复习。

2)求助者的自我体验和行为表现:焦虑、紧张、烦躁不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入睡困难、人际关系敏感、学习效率明显下降。自知力完整、主诉清楚、症状持续2周。

3)心理测验资料:

根据SCL90测验结果,提示求助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4)资料可靠性:

上述资料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欲望强,态度诚实;与母亲提供的资料一致。

5)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是由于高考临近导致的焦虑情绪,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求助者对事情的不合理认知和评价。

6)求助者问题的性质:该求助者属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1)依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内心冲突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高考临近),表现出焦虑、紧张等症状。从病程标准看,焦虑、紧张情绪持续时间较短,病程不到1个月。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其正常生活、学习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可以理性控制,不失常态。焦虑、紧张情绪主要局限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3)经医院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身体健康。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心理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依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没有自知力,知、情、意不统一,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且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主动求治,说明求助者心理是正常的,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的可能性。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神经症的特点是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其社会功能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问题出现泛化及回避。本案例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内心冲突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高考临近)。产生一定的紧张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自己主动设法摆脱焦虑紧张情绪,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2周。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

求助者虽情绪低落,食欲减退,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失、自罪自杀倾向,可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为强烈,已出现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均大于2个月。本例中求助者的情绪在理智控制之下,对社会功能没有造成严重影响,情绪反应没有泛化,持续时间较短,不满2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所以把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经双方共同商定,达成如下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帮助求助者改善不合理信念,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最终减少情绪困扰,改善饮食和睡眠情况,改善人际关系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2.长远目标:帮助求助者了解、掌握咨询中合理情绪疗法的应用及意义,并把咨询中的方法应用的实际生活当中,促进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的方法与原理:

根据求助者的情况,与求助者协商且通过其同意,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求助者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其核心理论是情绪ABC 理论。在 ABC 理论模型中,A 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 代表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 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诱发性事件 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 B即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起因。因此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可以消除相应的情绪困扰。 

2 .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费用

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7次。

费用为200/次,共计收费140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咨询阶段;

3.巩固与结束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时间:2016416

1.任务:建立良好咨访关系,收集相关资料。

2.过程与完成:

咨询师热情的接待求助者,表现出对求助者的尊重、真情、共情和积极关注,使求助者感到被尊重和接纳。然后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了解求助者的人格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咨询的原则、作用及局限性。与求助者确定咨询的过程、安排以及咨询的时间。具体包括:

1)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则;

2)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

3)探询求助者心理的矛盾之处及改变的意愿。

第二次咨询(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时间:2016423

1.任务:评估诊断

2.过程与完成:

(1)加深咨访关系;

(2)做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测验SCL9015的五级评分);

(3)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

(4)商讨并确定咨询目标;

(5)介绍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情绪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3.家庭作业:

整理自己最近的情绪,把出现的不良情绪时和当时的想法试着写出来(不仅能够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咨询师更好的掌握求助者的心理。)按照下列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例如:

诱发事件A:高考临近

不良情绪C:焦虑

不合理信念B:我必须考上重点大学,不然就全完了。

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问题的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第三次~第四次咨询(心理咨询阶段)  

时间:2016430    201658

1. 任务:

1)加深咨访关系;

2)分析、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3)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情绪困扰或者行为不适的具体体现)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2. 过程与完成:

1)反馈咨询作业:求助者很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许多不合理信念。

2)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帮助求助者列出与自己问题相关的不合理信念。

①我的成绩一直很优秀,我应该考上重点大学。

②我要是考不上重点大学,一切就全完了,我十几年的努力就全白费了,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③我必须得高分让父母高兴。

④我应该永远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拥护。

3)领悟自己的问题(情绪困扰或者行为不适的具体体现)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3. 家庭作业: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的注意力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进一步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第五次~第六次咨询(心理咨询阶段)

时间:2016514    2016521

1.任务:

1)运用辩论等多种技术,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

2)鼓励求助者把“必须”改为“愿望”,并做练习。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2.过程与完成:

1)反馈咨询作业:

求助者已明白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强度有所降低。

2)针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经与求助者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合理信念:

①我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②世界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永远成功的人,尽管以前有过许多成功的经历,但无法保证每一件事都能成功。

③每个人都有表达爱的不同方式,不是一定要考最高分才是爱父母。

④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许,就象你不可能赞许所有人一样。

3. 家庭作业:

要求求助者自己与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得出此项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

第七次咨询(巩固与结束阶段)

时间:2016528

 1.任务: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2.过程与完成:

1)反馈咨询作业。

求助者已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不是由于高考这个事件本身,而是因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求助者自我感觉良好,症状基本消失。

2)再做一次SCL9015的五级评分)心理测验,结果为:躯体化1.

25;强迫症状1.40;人际关系敏感1.89;抑郁1.23;焦虑1.30;敌对1.00;恐怖1.29;偏执1.17;精神病性1.30。总分为119分。显示所有因子分均低于2分。

3)基本结束咨询,作好咨询回顾和总结

帮助求助者回顾整个会谈的基本情况,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对自己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对求助者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它领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合理情绪疗法,并将此疗法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家庭作业:

让求助者不断地用合理情绪疗法去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

求助者感到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心情基本平复。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入睡困难、人际关系敏感的症状基本消除,学习效率有明显提高。已经能正常进行高考复习。

2.母亲反映

母亲反映求助者现在好多了,不再经常打电话说自己不开心,烦躁不安,晚上睡觉也不再翻来覆去,也能维持和以前差不多的饭量,而且与同学的交流比以前多了。

3.心理测验SCL9015的五级评分)的评估:

对比咨询前后两次心理测验的结果,咨询后测验显示所有因子分均低于2分,各因子分值均已恢复正常。提示所有症状基本缓解。

4.心理咨询师的评估

发现求助者情绪已基本稳定,改变了不合理的认知,求助者焦虑状况明显减轻,精神饱满,已经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高考一轮复习中,咨询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57月第3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27月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