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你不了解的一面 ---孩子对父母的愤怒
现在一些家庭的孩子对父母都有很大的愤怒,有些个案用“怨恨”这个词来形容也不显得夸张。下面,我将简单的为大家讲解几个案例,从中剖析一下孩子对父母都存在哪些愤怒,这些愤怒又是从何而来。
案例一
这个案例的求助者是一位母亲,她为了女儿的一句话,忧心忡忡了几个月,最终决定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这位母亲是那种对孩子功课比较上心的妈妈,但凡孩子做作业时,她都会在一旁监督,并且随时进行检查。
有一次,当她批评女儿的作业不够整洁时,她上小学的女儿突然对她说,“妈妈,我很害怕,我觉得自己心里藏着一把刀,每次当你批评我时,我就想拿出这把刀砍你。”
我想,大多数家长听到一个10岁的孩子说这句话都一定会被吓坏的,这位妈妈也一样。紧接着,她做出了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反应,就是急切地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把刀?”然后是警告“你不可以这样啊!”
显而易见,妈妈只关注了孩子比较激烈的言语,觉得孩子不懂事,莫名其妙,但她却忽略了一件事情。她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从这句话表象的语义里脱离出来,关注一下此时此刻孩子的情绪,但她没有这样做,所以几个月过去,孩子还是这样想,而且想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目前的状况就是孩子越来越自责,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每次一有这个念头这个女孩就哭,已经严重到这样的程度之后,妈妈才觉得问题严重了,并不是孩子任性或者不懂事,可能是情绪方面出现了问题,必须要寻求专业帮助了。
我比较好奇的是,孩子已经明确告诉妈妈“刀”让她恐惧,但妈妈的反应却是这样的迟钝,究竟是孩子畏惧“刀”,还是妈妈畏惧“刀”?如果妈妈愿意和孩子聊聊这把“刀”,在孩子心里,这把“刀”可能早就不存在了。
但就是聊聊“刀”这一点,似乎大多数父母都是做不到的。实际上,孩子内心的这把“刀”就是一股愤怒的情绪,因为这样的情绪一直没有被重视、被理解、被解决,所以在孩子内心形成的意象就是“一把刀”。“刀”这个意象最容易被孩子使用,借此来表达内心的愤怒。
案例二
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个五年级在读的男孩,在学校因为违反纪律受到了老师很严厉的批评,在学校的时候没有十分异常的情况发生,但是当孩子回到家之后,他立刻进到厨房拿了把刀在案板上剁,家里人吓得要命,把孩子拖出来,然后全家人上阵,齐心协力,轮番批评教育,可他们唯独忘记倾听和接纳这个孩子的情绪。孩子能把这种“刀”这种意象表现出来,实际上是多么希望妈妈能允许他表达一下愤怒,但所有的成年人都没有读懂孩子的语义,只是一遍遍质疑孩子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其实也不能怪这些家长,纵观现在的亲子教育模式,最普遍的情况是父母使用自己高度理性的经验和批判性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对于自己认为不正确或不应该的事情和行为直接说不,并不会去认真的听孩子说说话,而在问题严重之后,又总是埋怨孩子什么都不告诉家长。
很多人往往吝啬于使用一样品质,那就是,当一个孩子有强烈的情绪表达时,我们能蹲下来说,“好吧,我现在什么都不做,我愿意倾听你的情绪并和你的情绪在一起”。家长总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在学校受到批评没有什么,过一段就会没事了,甚至以为家长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和家务,一个孩子能有什么事?这些观点摆在这里,我们都觉得是错误的,可在实际生活之中,这样错误的观点却被绝大多数人执行着。
案例三
曾经有一对父女前来咨询,女儿16岁,成绩不好,不喜上学,勉强上完初中之后就被父母强制送到技校里。因为技校是寄宿制,这个孩子一周只回家一次。起初父母以为万事大吉,可以不用天天面对厌学的女儿,但没想到,每到了周末下午学校开学的时候,这个家庭就会乱成一锅粥,女儿总是扯出各种原因闹着不去上学。起初孩子说身体不适,父母就带孩子去医院体检,结果各种检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什么毛病。接着孩子又说同学难相处,跟同学闹矛盾,通过老师了解情况得知,是因为她自己不洗脚、不洗袜子,弄得宿舍很难闻,同学们劝她搞搞卫生,她从来不听,弄得宿舍的人对她也没办法,自然就会有意见。最后夫妻俩毫无办法,基本只能先是央求后是责骂才能勉强把孩子送进学校。
后来爸爸带着女儿来咨询,当着咨询师的面,这个女儿展现出了对爸爸的愤怒,爸爸希望咨询师立即驳斥这个孩子,“怎么能发火,发火不对啊。”他就是这样想,咨询师却当着他的面说,“女儿不在爸爸妈妈那里发火,她去哪里发火?她做的没错啊!”
可想而知,爸爸生气的很,走的时候尽量按捺情绪质问咨询师,“你应该批评她才对。”这当然是家长们最常用的方式,可这难道不也是用了一万遍也不起作用的方式么?后来,这个孩子干脆不去学校上课,整天在家里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玩电脑,想怎样就怎样,谁的话也不听,生活没有规律,甚至趁父母不在家时对9岁的妹妹指手画脚,一不顺心就对妹妹拳打脚踢,愤怒地要命,吓得妹妹都不敢和姐姐单独在家。
作为父母,我们要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的愤怒基本上就是这个家庭的愤怒。我们可能认为成人擅长隐藏愤怒,这当然都是自以为是,孩子怎么能不清楚呢,别以为他们很小什么都不懂,孩子能凭借感觉知道家庭中的很多秘密,而且当他们觉知到这个秘密不能讲出来时,他们就会以愤怒和恐惧的方式表达出来。当他们主动呈现出一些秘密时,建议家庭不要再隐瞒什么,因为再隐瞒下去,对孩子就是有意的欺骗,伤害更大。
纵观这几个案例,我想给家长们一些意见。如果家长们发现孩子的问题很严重,比如网瘾、情绪无常、频繁打架、意想不到的怪癖、停不下来和异性交往等等。家长们首先要做的不是以自己的权威进行强制性的“说服教育”,而是先要反观自己,要看看夫妻之间发生了什么,先改善和纠正成人的问题,再谈孩子。有时候,孩子比父母真诚、勇敢,当孩子极端地呈现问题时,其无意识的背后是想要改善家庭关系的美好愿望,父母要学会解读这些行为的意义。
家庭应该是孩子疗伤的地方,而不应该是制造二度伤害的地方。甚至有些孩子,当他们知道家庭环境不够安全时,会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得很好,但我们要知道,压抑是所有情绪问题的来源。我们要相信一个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对父母有愤怒,孩子的愤怒是家庭愤怒的镜像。有些家庭很不愿承认这一点,一些家长带孩子来做了心理咨询之后才发现孩子的问题源头是在家庭那里。至于什么样的问题成人最清楚,关键是有没有勇气面对,有勇气面对问题的家庭,会很自然地接纳孩子愤怒的情绪,如果不能,接纳这件事做起来就比较困难。